古代夫妻同房,為何被稱為行「周公之禮」?行的又是哪個禮?

2025-07-08     花峰婉     反饋
2/3
這樣的說明清晰易懂,告訴世人男女之間應該發生什麼,男女之間的親密關係如何從相親走到結婚。後來葫蘆也就演化成成婚歸程的一種器具,是敦倫之禮的象徵。

周公以禮約束四方,又在全國範圍內普及性教育,可以說是最早的性教育工作者。

很顯然,周公之禮起到了作用,男女之間要經過嚴格的禮數才能成親,男方和女方結為一家並不完全靠緣分,還要依託當時的社會條件,遵循「禮」的制度。

相傳,儒家創始人孔子就是周公旦的後人,孔子最著名的思想圍繞「禮」展開,孔子尚禮,和周公旦制定禮儀標準,前後對待「禮」的態度如出一轍。

三、 婚嫁

從周公規定周公之禮,到全國上下蔚然成風,男女之間婚姻發展更加規範。

周朝前後,從《詩經》就可以看出民風淳樸,男女並不那麼介懷所謂的名節,女子也可以大膽表達愛意,男子也可以在公開場合求偶。

但若涉及婚姻之事,就需要雙方父母行七禮。其中七禮的最後一項,敦倫則是對新婚夫婦一夜春宵的描述。

等到春秋戰國時期,孔子認為敦倫描述男女房事,並不雅正,於是將其從七禮中摘除,七禮變成六禮。

於是敦倫作為單獨存在的一種只活躍在新婚男女之間的禮儀,人們不會在公開場合提及,都是由男方父親教給男方,女方母親教給女方,成為一種隱秘之事。

但是敦倫還被成為周公之禮,更多時候甚至成為一種專有稱謂。男女成婚當日,所謂「春宵一刻值千金」就是描述男女的新婚夜,行周公之禮之事,這裡的周公之禮,也就僅僅指敦倫。

古代夫妻同房才叫周公之禮,丈夫和妾室同房並不能這麼稱呼。妾室的地位形同丫鬟,有時候甚至連一等丫鬟都比不上,在家中所受到的對待完全取決於家中主人的喜好。
呂純弘 • 48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9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0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37K次觀看
管輝若 • 7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41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149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5K次觀看
管輝若 • 10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8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20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5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11K次觀看
管輝若 • 3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36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13K次觀看
管輝若 • 13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29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221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19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7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133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8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8K次觀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