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州之戰是劉隱的謝幕之戰,接下來上場的就是嶺南真正的帝王劉龑
乾化元年(公元911年)春季正月,後梁加封劉隱兼中書令。
三月,劉隱病情加重,感覺不久於人世的他,馬上上表奏請讓其弟清海、靜海節度副使劉陟暫時掌管留後事務。
不過數日,劉隱去世!時年三十八歲,後梁賜其諡號為「襄」,即為「南海襄王」。
後來劉龑即劉岩稱帝追其諡號為「襄皇帝」,廟號「烈宗」,葬於德陵。
劉隱去世後的三個月期間,嶺南政權處於權利真空階段。
致使廣州駐軍騷動,劉岩連夜斬殺十二名都尉以穩定軍心。
據說一直隱於幕後的武氏有試圖復出攝政意思,卻被先知先覺的劉岩軟禁於光孝寺 。
朱溫使者抵達前,劉岩已控制嶺南七州兵符 。
在後梁正式授劉岩為清海軍節度使之前,其實劉隱,劉岩兄弟早有準備。
劉隱在臨終前銷毀了所有監軍檔案,為劉岩清障,以防止有人利用它來阻止劉岩上位。
而一直在武氏陰影下,默默守候的劉岩,更是為此做了精心的布局。
劉岩曾經私下設立「白龍潭武庫」,藏甲器二十萬件,以為不時之需。
並且,劉隱後期征戰嶺南,不少戰役都由劉岩帶兵指揮,所以劉岩在軍中地位呼之欲出,雖不能與劉隱相提並論,卻也擁有一定的軍心,尤其是910年潮州之戰。
潮州被虔州盧氏分支盧光睦占據,背後有閩地的王審知政權支持,形成南北對峙局面。
劉隱若想整合嶺南全境,潮州為東擴關鍵,控制韓江流域可聯通閩粵,遏制閩國西進。
當年劉隱曾經出兵,成功阻止盧光稠部攻打潮州,但是最終潮州還是被譚全播奪下,整個潮州由盧氏控制。
盧光稠由於自己坐鎮虔州,便把潮州的權利交予了自己兄弟盧光睦。
劉隱此時看出若不及時奪下潮州,任由盧氏與閩王聯合,這潮州將欲難攻取。
於是劉隱讓劉岩統率水陸精銳三萬(含重甲步兵、水師艦隊),直奔潮州,以打通東線,威懾閩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