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下輩子,你還願意娶現在的妻子嗎?」
如果向男性朋友們拋出這樣一條問題,你會如何回答呢?
《致橡樹》中說:「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,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。
」
愛情的偉大毋庸置疑,可若是現實中愛情隨處可見,我們為什麼還要在各種文藝作品中不斷歌頌和憧憬愛情呢?
我採訪了100位已婚男性,發現了一條驚人的規律:
既得利益者在享受利益,相互扶持者已經相互認定,而空虛茫然者則繼續空虛茫然。
既得利益者孫城先生(化名)今年46歲,當談到這個問題時,他思考了一段時間,然後說:
「願意吧。
因為我覺得我也找不到更好的,還不如找一個比較熟悉的。」
「我們的婚姻其實是非常公平的,因為我媽媽會來幫我們看小孩,她身上的壓力就減輕很多了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