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們常念叨三妻四妾,三妻是指哪三妻,四妾又指的是哪四妾呢?
「娶妻娶賢,納妾納色」——古人講究綱常有序,後宅制度更是門道繁多。
人們常掛在嘴邊的「三妻四妾」,聽起來似乎就是「老婆多個好」,可你真知道「三妻」是哪三位?「四妾」又分什麼等級?
其實,這背後不僅是簡單的數量問題,更涉及一整套嚴密的禮法制度,誰能進門、誰能得寵,全都有規矩。
別以為古人風流無度,真正的「三妻四妾」,遠比你想的講究得多——而它的秘密,就藏在這套看似隨口而出的說法之中……
齊國靈公的戲言:三妻之說的歷史淵源
這個說法其實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。
據史書記載,當時齊國君主靈公對三名女子難以取捨,於是開玩笑地說要三人都立為皇后。
儘管只是一時的戲言,卻被當作君王的旨意,鄭重其事地記錄在案。
自此,"三妻"這個詞彙開始出現在世人口中。
元代文學作品助推三妻四妾走向流行
不過,直到元朝,"三妻四妾"才真正成為一個廣為人知的固定搭配。
這源於一部流行的文學作品中的一句話:"至如三妻四妾,買笑追歡得。
"自此以後,這個詞組便如火如荼地傳遍大江南北,成為古代婚姻形態的代名詞。
人們說到婚姻,腦海中浮現的往往就是三妻四妾的景象。
揭秘古代後宮:正妻、偏妻與貴妾的差異
"三妻四妾"一詞中的"三妻",其實是指正妻、平妻和偏妻。
正妻所生的兒子被稱為嫡子,是家族傳承的繼承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