陪葬品的準備
除了口含的夜明珠,慈禧的陪葬品還包括大量珍寶。根據內務府的清單,主要有:翡翠西瓜一對、翡翠白菜一棵、各色寶石數百顆、金銀器皿無數、珊瑚樹十餘株等。
這些陪葬品的總價值,據估計超過一億兩白銀,相當於當時清政府數年的財政收入。其中最珍貴的,除了那顆夜明珠,還有一件由3000多顆珍珠串成的陀羅尼經被。
慈禧生前就對自己的身後事做了詳細安排。她專門派人到各地搜羅奇珍異寶,為的就是在陰間也能享受人間的富貴。這種觀念在今天看來或許迷信,但在當時卻是皇室傳統的一部分。
文化意義的解讀
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看,慈禧臨終故事的流傳,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多重元素。"含珠而終"反映了古代的生死觀和喪葬文化;"王八湯"則體現了民間的幽默感和批判精神。
著名學者余英時認為:"慈禧之死的種種傳說,實際上是晚清社會心態的一面鏡子。通過研究這些傳說,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那個時代的精神面貌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