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道高僧
此時,老和尚對厲達仁的人品與醫術有了初步的了解。於是,他對厲達仁說道:「今年全國各地的舉子將會聚京師參加會試。」厲達仁只是遊方郎中,並不關心科舉,也隨口說道:「那些舉子能走到這一步也不容易。」老和尚回道:「會試考完也就定心了。」厲達仁不明白老和尚的意思,忙說道:「會試完了,不是還有覆試、殿試與朝試嗎?殿試應該是最重要的。」老和尚笑著說道:「其他的考試只是排名座次而已,不出意外,不會有落榜了。如果,會試不過,還要奮鬥三年,很多趕考的舉子就住在宣武門外各省的會館中。」老和尚提起宣武門會館,厲達仁並不感興趣,而是經常聽人說宣武門大街的菜市口。菜市口那可是一個讓人聞風喪膽的地方,所以,他沒有在老和尚面前提起這些。老和尚看他心有所思,提醒他:「明天你不妨去宣武門各省會館處賣藥。」厲達仁心灰意冷地對老和尚說:「明天,打算就回山東老家。」老和尚似有同情地說道:「先住在寺里,不妨再堅持堅持。」其實,厲達仁對自己能否回到老家都沒有自信,而回去之後又能做什麼,也無從打算。既然,老和尚讓他留在寺中,他就先聽從建議,去宣武門會館處試試。
第二天,厲達仁在寺中用完齋飯,拿著所剩無幾的藥到了宣武門會館處,擺起了藥攤。然而,進進出出的舉子,有的只是駐足一看,有的也只是簡單一問,並沒有人買。厲達仁泄了氣,一想乾脆將這些藥施捨給舉子們。因為,他知道舉子們在京師除了會試,還要連續考三場,四場下來,很多舉子難免撐不住,生病就需要治療。他把這些藥舍給舉子們,也是自己的善心之舉。然而,面對不花錢的藥,不論是富人家的子弟,還是窮人家的舉子,都順便拿上一粒。有的舉子,說聲謝謝,有的順便扔下幾文錢。舍藥要比賣藥既簡單又迅速,當厲達仁將所剩的藥全部施捨完,邁著沉重的步伐回到寺廟中。老和尚似乎有意在院子中等著他,問了他今天的情況。厲達仁心灰意冷地告訴了老和尚一切。老和尚安慰他說:「你的醫術不錯,你的藥丸配方也不錯,如果再堅持堅持,很有希望。」厲達仁只認為老和尚是同情他。老和尚卻告訴他,「後院中就有配藥所需要的藥材。這次配製藥丸可以直接向宣武門的舉子們施捨。」厲達仁謝了老和尚的好意,並沒有打算再去配製。然而,就在第二天,寺廟剛剛開門,一個書童急慌慌地闖了進來。因為,他打聽到遊方郎中一般會住到華嚴寺。書童問了掃院子的一個和尚,急忙朝厲達仁這邊跑來。厲達仁剛剛起床,還沒有洗臉,書童卻央求買幾粒藥。並說道:「昨天他家少爺吃了施捨的藥,病情好轉,讓他再買幾粒。」厲達仁並沒有告訴書童自己已經沒藥了,只是對其說道,可先去看看病人。書童雇了一輛馬車,與厲達仁來到宣武門會館。厲達仁看到躺在床上的舉子,通過搭脈,知道舉子原來體弱又面臨大考在即,以致於急火攻心,病上加病。
旁邊的書童,一邊說昨天吃了施捨的藥,少爺病情好轉,一邊央求再買幾粒。厲達仁面有難色,實話實說了自己的境況,並告訴藥丸昨天已經施捨完了。於是,舉子讓書童拿出五十兩銀子交給厲達仁,請求他買藥材,再配製藥丸。厲達仁直說用不了這些,二兩即夠。但舉子執意要給五十兩。厲達仁只用了二兩即配製了幾十粒藥丸,並囑咐舉子按時服用。後來,舉子服用完藥丸,病情好轉,如願參加了考試。然而,遺憾的是並沒有考中貢士。舉子並沒有忘記厲達仁的救命之恩,在離開京師後,贈送了厲達仁四百兩銀子。厲達仁用這四百兩銀子在京師開了一家達仁堂藥鋪。三年後,當初的那位舉子再次進京,與厲達仁相見後,才告知了自己的真實身份。原來,舉子是江南鹽商王琦琳的兒子王祖德。此時,王祖德已是候補知縣,但他還是想通過科舉仕途加官進爵。很多人認為做官之後,就不能再參加科舉考試了。其實不然,很多人是捐的官,有些人是候補的官,他們仍可參加科舉,一是,通過科舉之路走上仕途,將來升官會更容易;二是在同僚之間聊自己的仕途履歷會更有面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