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國牛津大學的數據顯示,每周至少有一次面對面社交交流的成年人,患抑鬱的風險比「零社交者」低近40%。
而且,社交對抗抑鬱的效果,居然和中度運動持平,甚至超過了輕度抗抑鬱藥物的效果。
更諷刺的是,越不想社交,身體越需要。美國的一項激素研究發現,抑鬱人群中,催產素水平普遍偏低。
而催產素就是通過社交、身體接觸和情感交流自然分泌的。你一縮回去,它也跟著縮,整個身體像被封印。
當然沒人要求一抑鬱就去蹦迪,但哪怕是回一句「在呢」,哪怕只是聽聽別人的聲音,哪怕只是點點朋友圈的贊,對大腦都是一種「我還在連接世界」的信號,這個信號能救命。